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第一牛牛,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看另类

新聞資訊
收支信息
  • 收入總額:27103823.88元
  • 支出總額:23122739.73元
  • 愛心人次:2256次
關于聚焦建設雙碳減排科技創新平臺,助力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 兩會建議
2023/2/24 11:20:00 本站

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或“綠會”)黨委、黨支部指導,中國綠發會主辦,北京市大興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協辦的2023“兩會”議/提案建議交流會在大家的共同期待中于2月10日勝利召開。大興區政協委員張振翀分享了“關于聚焦建設雙碳減排科技創新平臺,助力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分享內容如下:


【概述】


實施雙碳戰略并建設自主可控科技創新平臺,是關系到我國北京市大興區構建可持續發展社會和搶占未來國際競爭高地的重大舉措,有鑒于此,本提案從大興區相關雙碳的基礎業務即碳核算與評估方面進行了詳盡分析,并就發揮項目市場機制作用,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服務方面提出相關發展建議。


關于聚焦建設雙碳減排科技創新平臺,助力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建議1.png



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愿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持續強化能耗管控、不斷優化能源結構,是推動能源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加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北京市作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碳達峰碳中和”這一事關國家民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上責任重大;而大興區作為整個北京市氫能、汽車、新能源等重要產業的支柱性區域,據數據分析,2021年大興區全區能源消費量約合384.4萬噸標準煤,每萬元GDP能耗下降率達18.2%,超額完成市級下達的萬元GDP能耗下降率4.5%目標任務,排名位居全市第一;同年穩步推進安定循環經濟產業園相關村莊遷建項目,建設完成老舊小區配電設施改造等節能改造項目25個;大力推廣光伏發電項目400余個,裝機容量22兆瓦。以上這些相關成就,都彰顯了大興區在“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的重大責任擔當。


但同時,也應清楚看到北京市大興區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實現過程中即將面臨的挑戰和不足,特別是2022年以來美國、歐盟等國家地區相繼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碳邊境稅、電池法規指令等一系列旨在限制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相關產業發展的碳政策法令。特別嚴峻的是,國外已形成完善的溫室氣體標準體系,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布局早、覆蓋面廣,內容涵蓋全生命周期評價方法論、產品碳足跡評估規范和組織行業層面溫室氣體核算體系;而國內的標準體系目前主要基于對國際標準的轉化與修訂,主要參照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指南原則,提出國家、省市和行業層面的溫室氣體核算要求與基本通則,并進行了長期探索。但從實踐看,仍存在基礎數據薄弱、核算手段落后、核算數據質量較差和核算結果應用有限等客觀問題,特別是我國無論在雙碳減排的方法論、工具鏈、應用場景乃至民眾的認知上,還都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根據大興區科技產業發展趨勢需求,建設面向“氫能、新能源、汽車、光伏、機場”等為代表的復雜工業場景的“碳盤點、碳識別、碳技改、碳監測、碳履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助力推進能源供給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并基于碳價值鏈對大興區碳數據融合解析并形成區域級系統級優化方案,來賦能和協同技術改造服務商和碳服務機構等各相關方,達到引導和支撐工業企業在生產環節實現深度碳減排及建立低碳可持續發展模式,對于強化“新國門·新大興”影響力,打造北京“雙碳”綠色發展高地,提升大興區未來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關于聚焦建設雙碳減排科技創新平臺,助力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建議2.png


【建議】


因此,特提出“一平臺、五產業、一專項、一生態”的雙碳減排發展建議:


 1)“支撐技術+信息基礎+平臺技術+公共服務”雙碳科技創新平臺(其特點是:項目全生命周期評價+可持續監測/報告/核查)

從工業大數據與碳排放數據融合核算的視角,基于數據安全、可信和隱私保護,融通應用確定性網絡、工業互聯網、鴻蒙底層等先進信息技術,以自主可控和標準化作為核心支柱,打造實時動態、安全可信、不可篡改、監管預警、閉環追溯的“技術創新+綠色金融+雙碳雙控”服務能力,連接導入綠色金融機構,以可視化和實時性來支撐服務大興區重點發展的幾大行業所需的碳足跡核算、預測等業務需求。該平臺的第一層底層支撐為:確定性網絡、新型人工智能、隱私計算、鴻蒙系統等,所涉及的第二層信息基礎設施為:工業互聯網、5G新型通信技術、云服務計算等,所涉及的第三層平臺技術為:數據空間技術、分布式系統、聯盟鏈技術等,能夠對外提供的第四層公共服務能力為:低碳研發及設計服務、低碳智能生產、碳足跡核算評估業務。


2)重點服務大興區“氫能、新能源、汽車、光伏、機場”五大產業,建立涵蓋“燃料電池及氫能儲運用”、“新能源智能制造”、“汽車制造及駕駛”、“光伏儲能”和“臨空經濟區”等重要行業的雙碳減排服務支撐,形成基于大興區自主可控的前景數據支撐的碳足跡數據庫,為“大興區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戰略決策提供雙碳領域的產業支撐。


3)建議以揭榜掛帥或定向方式,盡快實施“基于碳足跡核算的自主可控開發與應用示范”專項,以區內五大產業龍頭企業為牽頭單位試點碳憑證的金融化應用,聯合相關技術創新中心、行業學會、研究院高校等分別在五大行業打造可快速復制的行業級應用場景,搶先建立雙碳減排聯合創新與應用示范樣板,驗證大興區未來的創新業務路徑,推動“技術+金融+服務+應用”的區域級綠色技術市場建立。


4)形成大興區特色的綠色可持續生態,組建各行業龍頭參與的雙碳減排聯盟,發揮各行業特色優勢開展綠色可持續業務試點,同時在宣傳層面更充分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優勢,基于大興區已有的產業園區、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研究院所學會及高校等,在全區范圍內形成持續性的面向政府、居民的雙碳減排領域的科普活動,爭取舉辦相關行業峰會及研討論壇,擴大大興區在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影響力。


關于重點項目策劃:


雙碳領域的重點項目策劃,一方面可否考慮將“全生命周期碳核算與可持續評估技術平臺”的建設,列入區科技創新工程,針對性解決“復雜多源可信模型、實時量化評價、自主可控工具、數據隱私風險和綠色產融精準結合”等關鍵性難題,為創新式完成大興區雙碳目標,搶占國內外競爭高地打造樣板典范。支持大興區院所企業開發、建設和運營LCA-MRV技術平臺,申請核心知識產權、制定底層技術標準,統籌LCA基礎數據庫建設,構建具備國內外領先的碳核算與可持續評估體系;三是探討聯合涵蓋專業的碳服務機構、工業互聯網平臺、綠色技術服務商、商業銀行的共同體,定制開發基于業務場景的綠色低碳整體解決方案,依托綠色金融機構,探索未來面向全區全市提供“綠色技術 + 綠色金融 + 雙碳服務”創新支撐的可能性。


二是平臺建設,與大興區已完成的土壤、水資源等污染源在線監測等監管平臺逐步實現網絡互聯、數據融通、技術集成、生態共建,構建全區統一的“雙碳+安全+環保”綜合監管平臺;進一步與其他政務監管服務平臺集成融合,優先構建綜合性政務監管服務平臺。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凡是財政投資、需要嚴格保密、用于政府監管的行業和區域級業務系統,都集中搭建在這一綜合平臺上,可切實解決數據孤島問題,實現平臺共建、數據共享、監管共用,集約節約開支、大大提高相關資金使用效益。


未來的試點政策支持和雙碳社會氛圍營造。在試點行業和地區,可以考慮把雙碳做到與大興區相關工作“七大納入”的可行性,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和雙碳監管工作營造良好環境。一是納入監管指標;二是納入統計和信用評價指標;三是納入經濟指標;四是納入環境績效評價指標;五是納入政務服務網絡建設;六是納入委員干部教育培訓;七是納入高等院校的通識基礎教育。


(本文根據現場會議速記整理,僅供參考)


整理/阿西葉 審/Tammy 編/Cand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