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按: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它的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保護珍貴的水資源。為了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商業和農業生產生活中對水資源的日漸需求,聯合國長期以來致力于解決因水資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機。正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中所指出的,水安全是全球社會所面臨的最緊迫的挑戰之一。千年發展目標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第七個目標也把改善水安全列為最優先行動——水安全是徹底消除極端貧困的先決條件。若人們無法獲取清潔的、足夠的淡水,那么農村地區就無法更好的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然而,隨著工業及城市用水的增長以及污染程度的不斷加劇,導致了全世界清潔水資源的嚴重短缺。而目前,日漸嚴重的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后果使水安全挑戰日益迫切。中國環境報曾指出:“冰川融化的趨勢對中國水安全挑戰特別重要。從西部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到北部土地退化,都嚴重地威脅著世界最大的8億中國農村人口。中國的人均可用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有一半土地已經嚴重退化,未來冰川的融化很可能影響水供應,限制社會努力獲得的發展成果。”因此,水安全對于人口眾多且落后貧困地區的影響尤為重要。
作為國內領先的致力于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組織,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會”)一直關注土地退化防治、水資源保護與水安全等方面的議題,設立了綠會水安全公益基金攜手綠動未來環保公益平臺,并曾將公益水窖帶給了甘肅省窟沱小學的師生,雙方聯手開展了“一杯水的約定”——窟沱小學校園水安全項目。
近期,《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官網發布了土地退化與水安全的相關要聞,綠會國際部特將其翻譯分享如下,以饗讀者。
譯/Tongtong 審/Cyan 編/Angel
(圖片來源:UNCCD官網)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全球機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與瓦赫寧根大學研究中心合作,在2020年世界水日之際發布了一份全新簡報,簡述了土地退化對水安全和抗旱的中立性(Land Degradation Neutrality, LDN)。該簡報表明,避免、減少和扭轉土地退化在水安全方面具有長期的積極效益。
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制定目標,以幫助他們保持土地作為自然資本與其利用之間的平衡,而土地利用往往會導致土地退化。迄今為止,已有123個國家承諾到2030年實現這些目標,即土地退化中性目標。
最不發達國家的目標提供了一種新的土地管理方式,也有助于各國同時實現許多目標。它們可以在景觀水平上可持續地管理土地和水資源。各國可以解決水資源不安全和干旱問題。最不發達國家的目標還為在土地和水資源使用及管理方面、政策和業務層面上的協同作用提供了機會。
然而,簡報的重點是審查有水土保持目標的國家。在當前的氣候變化危機中,水是最具破壞性的因素,而土地的管理方式在遏制這種破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分析表明,實現LDN所帶來的遠不止是即時的本地回報。它對其他國際環境和發展目標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的關鍵是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和《拉姆薩爾公約》以及《仙臺減少災害風險框架》中的目標。
簡報中的調查結果是根據對94份報告的分析得出的。其中,77份是《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牽頭的最不發達國家目標設定方案(TSP)參與國的國家報告,其余是也參加了UNCCD干旱倡議的國家報告。
該研究評估了各國為到2030年實現最不發達國家目標而采取的與水有關的目標和措施,這些目標和措施符合可持續發展目標議程,更具體地說是可持續發展目標6,其目的是“確保人人享有和可持續管理水和衛生設施”。在接受分析的77個國家中,有48個國家 (62%) 也將它們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貢獻 (通過它們的國家自主貢獻) 與其LDN和水安全目標聯系了起來。
有關本研究具體建議的更多信息,請參閱并下載《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線上圖書館的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