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總額:27103823.88元
- 支出總額:23122739.73元
- 愛心人次:2256次
自然攝影關注自然環境中的景觀、野生動植物等對象,使用攝影設備來描繪自然。遵循倫理規范的自然攝影,具有提升認知、審美教育等積極意義,激發起人們想要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愿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并促進可持續發展。
然而,當前在自然攝影中存在著擺拍現象嚴重、擺拍(棚拍)產業化、破壞棲息地,甚至為了拍攝傷害野生動植物、作品造假等問題。因此,全面提高攝影者的修養和建立職業道德素養,樹立尊重自然的生態拍攝理念,提升人們對攝影倫理道德問題的重視,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并促進自然攝影的文明發展。
2020年7月21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團體標準研發管理中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委員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觀鳥專業委員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鳥類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院聯合發布了T/ CGDF 00008-2020《自然攝影倫理規范》團體標準。
該標準旨在規范攝影者在野外拍攝環境、野生動植物(尤其是鳥類)等對象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規范內容,道德底線和倫理指導等內容。
該標準中指出,尊重自然是自然攝影的根本原則。自然攝影要反映客觀真實,尊重野生動植物的生命權利,符合生態環境原真性,拍下生態關系的原真性、野生動物的自然狀態。同時,也要健康風險最小化,避免與野生動物等生物的頻繁、近距離接觸,減少健康風險和對自然擾動,降低病毒溢出幾率,保障公共健康和生態安全。
標準認為,無論如何,自然攝影師都應將各種生物和生態環境安全放在首位,其次是攝影。拍攝時,不應干擾拍攝對象所處的自然狀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最后,攝影作品在反映現實生活的同時,也體現著攝影者對生活的態度和評價,當我們在欣賞作品時,也會潛移默化受到作者傾向與態度的影響和教育。因此,攝影作品在拍攝時,應懷著對生命、人性、環境的關懷和尊重,應對人們提高自然保護有促進作用。
本標準從尊重自然、禁止棚拍、動物倫理、行為舉止、避免“人獸共染病”(zoonosis)、倫理審查、其他要求等六大方面,建議攝影者在進行自然攝影時樹立正確的倫理觀、審美觀,加強生物倫理意識,完善自身道德修養,以宣傳保護自然生態、守護生物多樣性。
該團體標準特別強調,在舉辦自然攝影作品展覽、展示或評獎活動時,主辦方應該聘相關自然保護方面的專家參加評審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對攝影作品進行倫理審查、并將倫理審查的結果予以公示,從而維護自然攝影的良好道德氛圍。
(圖片來源:網絡)
本標準公示在全國團體標準公示平臺,歡迎有關個人、機構等予以采用。公示鏈接:
http://www.ttbz.org.cn/StandardManage/Detail/37256/
《自然攝影倫理規范》全文見:【公示版】自然攝影倫理規范.pdf
整理/Talina 審/Ellean 編/Angel